> > >
top of page
搜尋

微創肛門廔管手術 v.s. 傳統肛門廔管手術

已更新:11月23日



故事是發生在3個月前。


一位女性病患來到門診,

主訴是肛門廔管治療很久一直無法完全復原,

嘗試過中藥、西藥、草藥、敷料、手術,

但仍然會有分泌物的產生,

造成生活及工作上的不便。


廔管本就有可能復發,

志典醫師遇到需要二次、三次手術的病患也不算少。

檢查傷口一看,

果然是較為複雜的馬蹄形廔管。

難怪會有復發的問題。




就像圖中所畫的,

馬蹄形廔管長得跟馬蹄的形狀很像,

繞著肛門口的後半圈,

之前手術的疤痕還在,

不過周圍依舊紅腫,

並持續有分泌物流出。


我們知道,

在廔管的手術中,

找到正確的內口非常重要。

這個類型的廔管,

內口通常在A這個位置,

也就是肛門正後方靠近背部的方向。

如果稍不注意,

可能不小心當成在B的方向,

形成另一個偽管道 ( false tract ),

就會有復發的問題發生。

這位病患的狀況就是如此。


馬蹄形廔管的手術方式有很多種,

我們決定急性期先在左右兩側外口做局部引流,

讓發炎狀態消退,

過一陣子再進行第二階段的手術。

術中志典醫師小心的檢查出內口的位置,

仔細清除廔管組織,

有鑑於病患內口深度比較深,

所以採用了傳統的掛線療法 ( seton tie ),

保護括約肌避免術後失禁的狀況發生,

雖然掛線療法是個很古老的手術方式,

不過關鍵時刻還是派的上用場。


經過了兩個月,

很幸運地,病患術後恢復的很順利,

目前傷口已經復原,

也沒有復發的跡象,謝天謝地。


廔管的治療非常複雜,

許多病患來到診間,

常常一開口就直接詢問能不能用微創的手術方式做處理。

的確,

微創的手術術後的恢復比較快,

也較不痛,比較不影響工作與生活。

但順利恢復,沒有復發才是最重要的。


所以我們的結論是 :

微創有微創的好;

傳統也有傳統的好。


醫師依照病況做不同的建議,

病患與醫師詳細討論後再決定手術的方式, 可能會是比較好的做法喔~


2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